規?;i場設計的主要程序包括:豬場產品的設計一飼養規模的設計一飼養模式的設計一飼養工藝流程設計一豬舍建筑規劃設計一環境保護規劃設計一設備配套設計一場址選擇和總體平面布局設計等。
1、豬場產品的設計
豬場產品可按性質和品質來分類。按性質可分為種豬和商品豬;按品質可分為瘦肉型豬(外種豬)、本地豬、外來與本地雜交豬等。豬場產品不同就有不同的規劃設計,所以自動喂料系統是規劃設計中首先要確定的因素。生產種豬比生產肉豬對人力和財力都有較高的要求,養豬戶要量力而行。就豬品質而言,瘦肉型豬由于瘦肉率高(>63%)、飼料報酬高(料重比<3)和生長(平均>625g/d)的優越非常明顯,所以目前較受市場歡迎,飼養者的經濟效益也較好,應該是豬場的主要產品。其它如野豬、純種土豬等,市場容量較小,生產效率較低,不宜作為規?;i場的主要產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土豬、外來與本地雜交豬、豬等將會逐步有所發展。
2、飼養規模的設計
飼養規模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
2.1投資能力首先對預計的飼養規模做投資概算,然后再根據投資能力來確定飼養規模。流動資金特別是飼料投資這一項往往被忽視。有的豬場建好了,豬也養起來了,但過了幾個月卻沒有錢再買飼料,使豬場陷于被動的境地。一個萬頭商品豬場從買進650頭50kg的種豬開始養到滿欄(存欄約6000頭),并有100kg的肉豬上市,全程約需349d環中母豬飼養75d達110kg后配種,懷 孕114d,乳豬飼養160d達100kg上市),需要消耗飼料約800t,按當時市場價平均2000元//t計,約需資金160萬元。其它各項投資概算,應根據當地當時的情況一一核實。建規模養豬場是一個投資較大、投資期較長的產業,投資者要有充分認識。
2.2疫病風險和環境承載能力為減少風險,同一場地的飼養規模不宜太大,一般認為二點式飼養1萬一2萬頭、三點式飼養2萬一3萬頭比較合適。
規模養豬場每天都產生大量的糞尿污水,它們經過處理后就近利用,否則運輸成本太高。所以在確定飼養規模時要認真評估當地的土地和環境的承載能力,有足夠的土地和環境空間來容納豬場排放的糞尿、污水(處理后)和氣體。
3、飼養模式的設計
較大型(飼養母豬10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不采用由飼養母豬到育成大豬上市的全程飼養模式,豬自動飼喂系統可以采用半程飼養模式,即只生產仔豬上市,生長、育成階段由小戶去完成。
①半程飼養與全程飼養相比,可減少:征地和豬舍建筑投資的50%,污水處理環保投資的近60%,機電設備投資的近30%,流動資金的58%。這樣大型規?;i場(或公司)可以集中人力、財力,把技術含量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的仔豬生產做強做大。②有利于全進全出、早期斷奶、隔離(多點)飼養等工藝的實施。③分散豬場糞尿污水,便于養豬與種植結合,可以減輕環保壓力。④可維持部分個體養豬戶的生計,減少因大型養豬場的發展而切斷個體養豬戶生計的影響。我國農村個體養豬戶約有1億,養豬還是許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所以這種模式有利于構建農村和諧社會。
4、飼養工藝流程設計
規?;i場與工業生產一樣,飼養工藝是綱。所謂飼養工藝就是飼養的方法和技術。減少傳播,提高豬群健康水平和生產水平是養豬工藝流程設計的核心?,F代養豬工藝包含的內容較多,其中有3個重要環節,即全進全出、早期斷奶和隔離飼養。
4.1全進全出飼養工藝全進全出飼養工藝從1980年深圳光明農場引進美國三德公司的萬頭養豬生產線開始在我國應用,至今已推廣使用20。所謂全進全出就是先把豬群繁育過程分成幾個階段,一般分為配種懷 孕、分娩、保育、生長和育成等5個階段,再把同一階段的豬群以周為節拍分組。同階段同組同時進入豬舍同一單元,飼養一段時間后,全部同時離開原豬舍進入清潔干燥的下一生產階段的豬舍,然后對原豬舍進行清潔。如萬頭商品豬場設計時,先把豬群分成配種懷 孕一分娩一保育一生長一育成5個階段,然后將600頭生產母豬,按24頭一組分成25個組,每周配準24頭母豬,每周有24頭待產母豬同時提前一周進入分娩舍同一單元,每周有24頭母豬分娩,每周有24窩斷奶仔豬同時離開分娩舍轉入保育舍(母豬返回配種舍),其它生產階段的豬群也是同時全進全出。實踐證明,它對減少傳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遺憾的是,如此的飼養工藝在我國規?;i場中推廣應用得并不理想。有許多豬場至今還沒有采用此工藝,有的豬場雖然按全進全出設計,但并沒有實施,這主要是認識和技術管理存在問題。豬場刮糞機為了實現全進全出,在技術管理中要特別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分期分批引種。如新建一個萬頭豬場要引入種母豬600頭,千萬不要一次性引入,否則600頭母豬同時發情,整個生產節拍就亂套了。要分期分批引種,一般至少要分3批,每2個月一批,每批200頭,每批較好有5~7個不同的日齡組,日齡相差1周左右。
2)努力提高同期發情率和受胎率,萬頭豬場要每周配準24頭母豬。
3)關鍵設備如分娩欄和保育欄,配套時要留有余地,以便在超計劃分娩時動欄可周轉,而不會打亂整個生產流程。
4.2早期斷奶飼養工藝早期斷奶通常是指斷奶時間≤21d(3周)。發達規模豬場斷奶時間大部分為3周,我國規?;i場斷奶時間大部分為4周或5周,少部分為3周。早期斷奶(加隔離飼養)的主要優點如下。
1)減少或避免大小豬疫病的交叉感染。試驗表明,如果斷奶日齡<9d就可以阻隔大小豬主要的傳播。但由于過早斷奶又會帶來仔豬飼養困難、成本增加和母豬生育機能障礙等問題,所以還不能依靠早期斷奶來預防。
2)可以提高仔豬健康水平和日增重。試驗表明,由于采用早期斷奶,仔豬健康水平提高,日增重也顯著提高(保育期日增重可提高20%左右),同時飼料報酬也有所提高(料重比降低0.05~0.1)。
3)可以提高母豬年產仔胎數,即可提高母豬年提供肉豬數量。就規模養豬場而言,每頭母豬年產仔胎數和年提供肉豬數,我國平均為2胎和16頭,發達為2.4胎和23頭,可見差距還很大。
要實施早期斷奶,有配套的技術管理措施,否則由于早期斷奶,仔豬個小體弱難以飼養,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帶來大的損失。主要的技術管理措施如下。
1)母豬和乳豬有足夠的營養水平。初生乳豬體重應大于1.skg/頭,21d斷奶重應大于6kg/頭。早期斷奶乳豬的飼料有要求,一般豬場自己配制有困難,選用廠家的產品質量才有。
2)分娩、保育舍要有良好的飼養環境。特別是溫度,分娩舍乳豬保溫區應達25℃~30℃,保育舍應達25℃。要達到這個溫度,就要做好豬舍設計和設備的配套。
3)做好母豬正常的免疫工作,母豬的健康水平。